
新年新气象。
岁末年初,
一连串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广
的项目在两江新区加速落户、投资强劲:
重庆山外山血液净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成为重庆市首家登陆科创板的企业;
两江新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承载体暨重庆卫星互联网产业园合作签约,将建设重庆卫星互联网产业园并设立数字经济(卫星互联网)产业投资基金;
两江新区2023年第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开工,17个项目、总投资达369.7亿元;
全球最大汽车发电机定子铁芯供应商信质集团新能源汽车电机定转子总成项目开工;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重庆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暨社会民生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超百亿元……
为两江新区抢抓重大机遇、勇担时代使命,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更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留下一个个生动的剪影。
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和重要增长极,两江新区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部署要求,系统谋划打造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区域协作、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等“六个升级版”,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招商引智、重大项目、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开放、城市品质、基层社会治理等七大攻坚提升行动,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以实干实绩展现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的两江新气象。
科技创新赋能 提升主导产业能级
两江新区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首要任务,着眼固根基、抓特色、扬优势,一手抓汽车、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一组数据刻录下
两江新区产业发展从“快速度”
切换到“高质量”新跑道:
2022年,两江新区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值增长502%,占全市62%,产量增长283%、占全市58%;
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2%;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规模占比达60%;
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占全市1/3;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占全市1/3;
数字化车间达到79个、智能工厂达到22个,数量均居全市第一
……
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整车龙头引领计划、科技创新型企业集结登峰计划、软件和信息建圈强链计划、企业上市“扬帆行动”计划等四大行动计划为抓手,两江新区正加快构建支柱引领、多点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是区域的发展根基,
创新就是引领发展的根本动力。
两江新区把推动产业创新、协同创新作为主攻方向,做精产业创新、做强创新平台、做优创新生态,努力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汇聚创新资源,擦亮“明月湖”科创品牌
以赛为媒、以赛引智,明月湖创赛已成为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科创赛事之一。2022年明月湖创赛围绕支柱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汇聚了包括知名投融资机构、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国内外优质创新创业资源,吸引众多国际项目踊跃参赛。
推动协同创新,加快做强创新平台
两江协同创新区累计引进培育高端研发机构50家,集聚各类创新人才近3000人、院士团队25个、科研团队166个,建成市级重点实验室、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110余个,获批市级新型高端研发机构21家。
做精产业创新,更好赋能产业发展
西部首个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中国复眼”一期项目建成开机、科技型企业总量达4038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总量达261家、高技术企业总量达780家、累计建成国家级科研平台23个、建成国家级双创载体12个…两江新区大力促进产学研用精准深度对接,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厚植开放 强化门户枢纽支撑
1月的两江新区果园港铁路专用线,
一派繁忙景象。

▲陈文森 摄
4日上午10点,满载着化工品和汽车轮胎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专列从果园港铁路专用线启程,将通过铁海联运方式分别运抵巴基斯坦、英国、加拿大。
两江新区果园港是陆海新通道的始发站和重要节点,依托综保区、自贸区、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示范基地等政策叠加,已实现“东西南北”四向联通、“铁水公空”四式联运。数据显示,2022年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货物吞吐量增长22%。陆海新通道班列和中欧班列到发班次488班、516班,分别增长83%和30%。
成功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科技跨境贷等服务业扩大开放案例全国推广,加快共建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果园港开放口岸投用,两路果园港综保区水港功能区竣工……2022年,两江新区大力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步稳蹄疾。
接下来,两江新区将深化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核心区建设,高水平打造重庆自贸试验区核心区,建好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RCEP经贸合作先行区,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贸易新业态,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增线扩能、中欧班列提质增效、长江黄金水道优化提升。
数字化变革引领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现在办事越来越方便了,公司常办业务不用出园区,步行最多5分钟。” 重庆创业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出纳员代虹在两江政务惠企E站办理业务时感叹。
1月9日,位于两江新区星系列楼宇的两江政务惠企E站启用,配备“渝快办”自助服务终端、社保自助服务等智能设备,可实现税务、社保、市场监管等213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服务园区内2000余家企业、超3万名人才。
这是两江新区深入推进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的全面深化改革,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改革“一号工程”,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缩影。
在全面优化企业服务方面
新区出台领导干部挂点联系重点企业工作机制,860余名干部对口服务1800余户企业,为企业送理论、送政策、送服务。
在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方面
新区深化数字化建设,试点营业执照“智能审批”、市场主体确认制,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比例达99.6%,“渝快办”政务效能指数全市第一,“数据多跑路、企业多跑腿”的应用场景更加多元。
在全面改善市场服务方面
新区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大“证照分离”改革,深化“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改革,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积极争创全国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
强化区域协作 在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当先锋
作为双城经济圈建设“双引擎”,
两江新区、天府新区同为国家级新区,
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
两江新区把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
作为战略使命,
从协同推进产业、开放、人才、创新
等方面联动天府新区,
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
▲陈文森 摄
两江新区和天府新区
共同成立8大产业旗舰联盟,
已经集聚了500余家企业。
越来越多的两地企业
通过这一平台联手拓展更大市场。
如,在整车企业中,新区代表性企业长安汽车在川渝两地配套企业为200多家,占比在其配套商中超过30%。
另一代表性企业赛力斯,其在川渝本地配套率逐渐提升:动力电池来自宁德时代位于宜宾的电池工厂,后桥总成及后车架来自四川建安有限公司,全车线束来自四川泛华电器有限公司……
在配套企业中,新区企业生产的天窗、脚踏板、汽车座椅等产品,出现在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的整车生产线上;成都企业生产的交流发电机、雨刮电机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新区车企长安福特的多个车型。
两江新区和万州区分别是
“一区”和“两群”的典型代表,
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中
发挥引领示范带头作用是应有之义。
2022年,双方携手设立规模10亿元的首支区域性现代产业投资基金,储备农产品深加工、塔雷斯等投资项目。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万州园累计引育企业40余家。
民生提档 畅享高品质生活
城市品质是高质量发展的集中体现,
城市有品质,
群众才有获得感、发展才有吸引力。

▲张坤琨 摄
龙兴足球场全面完工,新建成一批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口袋公园,完成40公里“两江绿道”建设,34公里嘉陵江滨江生态长廊全线贯通,建成11所中小学及幼儿园,新增学位11520个,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重庆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开工…
两江新区以着力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加快发展民生社会事业、持续优化生态人文环境等为抓手,加快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现代城市样板,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看到变化、见到成效。
变化日新月异的两江新区,
不仅承载着经济发展功能,
也是创新开展基层治理的新天地。
“小区成立党支部,我们找到了‘家’!作为小区的一名党员,我的荣誉感更强了。”近日,两江新区翠云街道尚格博园小区党支部揭牌成立,小区党员们齐聚一堂,选举产生第一届支部委员会委员。
两江新区正积极探索“支部建在小区上”的组织设置新模式,统筹凝聚起散布小区内的社区党员、社区工作人员、物业服务人员、业委会成员、在职党员、居民代表、志愿者、社会组织成员等各类力量,把力量沉到小区、作用发挥在一线,打通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最后一百米”,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对美好生活的感受。
▲陈文森 摄
2023年,
两江新区将坚持
以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
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
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以国家级新区应有的视野眼界、
站位格局和使命担当,
重点做好“八聚焦、八加快”:
聚焦稳增长扩内需,加快推动经济恢复提振;
聚焦强产业提能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聚焦强引擎增动能,加快推动产业创新协同创新;
聚焦促改革激活力,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聚焦谋合作树样板,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聚焦添动力拓空间,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门户;
聚焦防风险护安全,加快提升平安两江建设水平;
聚焦惠民生增福祉,加快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努力实现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中继续走在前列,更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附件下载==